在風電場前期工作中,編制可行性研究報告是重要的一環,而在可研報告編制過程中,氣象站數據又是必不可少的一部分,我們的很多業主往往認為只要有測風數據就可以順利開展可行性研究報告的編制了,加之有些地區氣象數據收集比較困難,價格昂貴等原因,氣象站資料的重要性經常被忽略。
那么,氣象站資料到底有什么重要性,在前期工作中有什么用處,又要怎么用呢?
首先讓我們來看一下,可行性研究報告編制所需要的風資源部分的主要資料:
1、距離風電場.近氣象站的基本描述,包括建站時間、儀器情況、測風儀器變更及安裝高度變更記錄、站址變遷記錄、氣象站所在地的經緯度及海拔高度;
2、氣象站基本氣象參數,包括累年平均氣溫、月平均.高、.低氣溫、極端.高、.低氣溫及持續小時數、累年平均氣壓、相對濕度、水氣壓、累年平均降水量、蒸發量、日照小時數、累年平均冰雹、雷電次數、結冰期、積雪、沙塵、溫度低于-20℃、-25℃、-30℃的天數統計等,氣象站累年的各個風向百分比統計;
3、氣象站近30年各年及各月平均風速資料;
4、氣象站測風儀器變更后對比觀測年份人工站和自動站的月平均風速各為多少;
5、氣象站建站至今歷年.低氣溫和大風(.大風速和風向)統計;
6、氣象站關于該地區災害性天氣記錄;
7、與風電場現場實測測風數據同期的氣象站逐小時風速、風向資料;
8、風電場現場測風塔的基本描述,包括經緯度、安裝時間、高度、所用儀器型號和儀器標定書等;
9、風電場現場測風塔一年完整逐小時測風數據與逐10分鐘測風數據。
從上面我們可以看出,基本每一條所需資料都與氣象站資料有關,這是因為,從氣象站獲取的資料可用于對測風數據的處理、資源條件的分析、風電場各項風能要素的確定、分析擬建場區的特殊氣候影響等。選取合適的氣象參證站,才能準確的反映出整個場區的風能資源條件,在風電場前期工作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
一、測風數據的處理
風電場擬建場區內豎立的測風塔可能會出現缺測或者不合理的測風數據,如果該測風塔周邊沒有其他測風塔,此時就需要利用擬建場區周邊距離.近或.具有代表性的參證氣象站的氣象資料,也就是上圖中的第7條,對缺測和不合理的數據進行處理,來獲得完整一年的測風數據,便于進行下一步工作。
二、資源條件的分析
首先我們要了解一個概念:代表年(水平年)數據,即是能夠反映風電場長期平均水平的代表性數據。由于風電場觀測的僅為一年左右的數據,這一年也許是大風年,即高于歷史平均水平,也許是小風年,即低于歷史平均水平。所以需要根據風電場附近氣象站等長期測站觀測數據,用相關分析的方法將驗證后的風電場測風數據訂正為風電場代表年的逐小時風速風向數據,這樣才能準確的反映出風電場的資源條件,進行更合理的分析和計算。另外,收集氣象站多年的各年及月平均風速,可以分析風電場所在地區的氣候變化,風速的年變化、月變化等,對于風電場建設及運行都有重要的作用
三、風電場各項風能要素的確定
風電場在選購風機設備時,需要參考一個重要參數——50年一遇.大風速。風電場在設計時,從安全性和經濟性綜合考慮,要合理確定一個設計.大風速,這個值是要間隔相當時期才會出現的(間隔的時期為重現期),根據全國風能資源評價技術規定,風電場設計的重現期為50年,即50年一遇.大風速。
計算50年一遇.大風速一般使用的方法是:先計算附近氣象站的50年一遇.大風速,再根據氣象站和測風塔的相關性推導出測風塔處的50年一遇.大風速。而計算氣象站的50年一遇.大風速,需要收集氣象站歷年的.大風速資料。確定了風電場的50年一遇.大風速之后,才能根據風電場的實際情況,選購能夠滿足安全要求的機型。
四、分析擬建場區的特殊氣候影響
在開發利用風資源時,不僅要對風資源情況進行分析,同時也要充分考慮相關氣候因素的影響,以趨利避害,確保風電場在設計、施工和運行方面得以正常進行。
例如低溫對風電場建設和運行的影響:金屬材料的疲勞極限會隨溫度的降低而提高,風電機組所使用的潤滑油受溫度的影響也較大,收集氣象站基本資料,包括.低氣溫數據,可以推求風電場所在區域的.低溫度,不僅有利于合理選擇風力發電機組,對于風電場的運行也有指導意義。
其他不利氣候因素,如雷暴、沙塵、冰雹、積冰、臺風等,也都需要收集相關氣象數據,進行合理分析。
由此可看出,收集與擬建場區距離.近的氣象站相關氣象資料,在風電場前期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義??梢哉f,沒有氣象站資料的輔助,前期工作會受到極大限制。此外,對于地形特別復雜的地區,需盡可能收集多個氣象站資料,以確定.具有代表性的參證氣象站,便于更加準確的反應擬建場區的資源情況。